电商业务
电商业务
Sep 5, 2023
| Dec 25, 2024
1681  |  Read Time 5 min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AI 摘要
本身自己对业务一直无感,一心只想学习技术造轮子,但最近接受了公司的一波正经业务培训,算是有所改变,起码觉得业务背后的理念和模型还是值得学习的

电商业务已有的业务模式

传统的电商业务给人很直白的刻板印象:公司提供平台,打通买家和卖家的交互
淘宝就是这种业务模式,所以大家都不陌生
伴随着淘宝两个字的一定是京东,京东乍一看也是类似的业务模式,其实不然
京东的主战场(特别之处)在于 —— 提供的强大可靠的物流服务(京东物流)+ 售前售后保障
为什么京东是数码电子领域的销售大头,因为对这类产品而言,本身就有这时效性和保障性两大硬性要求
  • “网上店家那么多,我怎么知道哪家是真货靠谱,哪家售后保障能到位”
  • “我花大价钱买的产品,刚下单就很急切的想要使用尝鲜”
为什么淘宝没有?“主不在乎” —— 淘宝的日用百货并不需要这两点
两大平台在不同的商品领域(数码电子和日用百货)的业务模式沉淀也有所针对性,自然衍生出两种不同的风格

某司的业务模式

上面讨论出的两种业务模式,已经被两大巨头玩烂了,相应的如果存在新兴企业想在电商领域有所作为,是很难复刻上两种出成品的
这就衍生出一点,巨头之外的企业如何立足? —— 不破不立
某司也是做电商领域的,同上两家相比,他的业务模式就大相径庭
一句话形容就是:公司孵化品牌,赋能经销商,服务消费者

产品生产链路

该司也会提供电商平台来打通卖家和买家的交互,不同的是,平台上的产品是由该司的品牌方提供的(为什么由品牌方提供?因为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日积月累的,公司一开始需要招募一些知名品牌来吸引消费者,再之后可以创建自己的品牌),这些品牌方提供产品的采购-加工-出货,相当于打造了产品的全流程服务链路,为什么这么做?
公司掌握对产品全链路的控制,既能自由压缩某一环节的成本,也能对产品的定价拥有完全控制权,也就是利益可获空间更大

销售链路

此外,卖家和买家的身份定位也有所不同
  • 买家 - 消费者:除了消费者有买家的权益,经销商也有
  • 卖家 - 经销商:宣传产品,为消费者导购
在当下直播卖货火爆的环境下,公司去平台挖掘代言人(达人 - KOL,关键意见领袖),然后让其为自己的产品导流卖货,这是线上链路;在线下过程中,公司会组织拉拢微商合伙,打通他们的圈子,扩大产品销售的渠道,这里的微商也就是经销商
这里出现了两个角色,达人经销商,在二者之间,除了公司可以去招募达人,经销商也可以去招募达人为自己卖货,此外,经销商还可以招募消费者成功另一个经销商(注意,这是一种裂变的关系:1 -> n -> m,影响力是非庞大)

利益交互

公司、达人和经销商之间能长久合作,肯定有合理的利益关系
公司提供给达人 市场补贴:公司规定今年发放 100w 的市场补贴,达人卖货占今年总卖货额的百分比,就是从市场补贴中获取的百分比
公司提供给经销商 销售补贴:经销商卖出的每一笔订单,其中都会抽取几个点的返利给经销商自己,无论他是直接卖出的还是通过自己发展的达人间接卖出的
经销商提供给达人 销售补贴:同上
公司提供给经销商招募补贴: 经销商发展自己的下游经销商,提供补贴

电子商务的合规条件

上面从大的电商业务,再到某司的具体业务模式,我们再回到商业本质上来看
商业是什么?—— 需求引起的双方交易,从而产生的商家利益
如何扩大利益,由公司内部的业务模式决定,这里先不谈
我们讨论商业在法律上的约束,或者说法律上认为你们的交易是商业进行,有哪些合规条件?
最简单的商业模型:
  1. 厂商生产一批产品,卖家拿到
  1. 卖家卖给消费者,消费者付款
在这个过程中,有三个流(过程)的体现:
  • 物流:厂商的原料采购过程,厂商把东西送给卖家,卖家把东西送给消费者
  • 资金流:卖家买厂商的商品需要付钱给他,同理,消费者需要付钱给卖家
  • 商流:三者交易的履行过程(万一卖家或者买家赖账不付款,这是一个违约过程)
三者可以抽象为信息流,在公司内部的管理后台进行具象化,也就是数字化应用(所以在一些业务为先的部门,研发只是为业务赋能)
对应这三个流的明细(详细阐述过程的发生,经过,何人,何时,何地,什么东西)的是:
订单、支付单、渠道单 —— 用来作为法律约束的证据
三者的信息必须得一一匹配,差0.01也不行(不然财务首席 cfo 就危危危)

其他

有空在写
  • business
  • 为什么卸载抖音2023 前端技术趋势
    Loading...